軟勢力 向前衝
2月中,由幾米原著繪本改編的動畫短片《微笑的魚》,在柏林影展獲得最佳動畫片獎,這是國內動畫片有史以來的最佳肯定。證明百分之百、原汁原味「台灣製造」的創意,具有國際輸出的實力。台灣科技一直強調生產製造的「硬勢力」,今年國內數位內容產業工作人數將達到7萬人,且看他們如何發揮「軟勢力」,小兵立大功。
接近中午時分,走進擁有近300家國內外大小廠商進駐的台北市南港軟體園區,坐落於園區後棟2樓、3多年來扮演著台灣數位內容產業幕後推手的「數位內容學院」,是隱身在偌大水草間的橘色小丑魚,在台灣這片以硬體產業為導向的深藍大海中,帶領著數位產業勇敢向前衝。
「我們擁有發展創意產業的種子和土壤,如今缺的就是一陣及時雨,」身兼資策會副執行長、與數位內容產業推動辦公室主任雙重任務的黃國俊,一語道盡推動數位內容產業,個人深切的感觸。
他說,創意就如同種子,種在肥沃的土壤中,可是缺乏政策和產業的一陣及時雨的灌溉,仍舊無法開出美麗的花朵。
當年為布袋戲《聖石傳說》擔任幕後影音特效而轟動一時的太極影音科技,去年得到行政院近4億新台幣開發基金的資助,正建立一座國際級的3-D電腦動畫廠。然而談到數位內容產業的未來,董事長黃寶雲仍然語帶激動的說:「政府的決心要夠,決心要夠!」
「已經沒有區運會、省運會這回事,現在年輕人面對的是亞運會、世運會和奧運會,」黃國俊也憂心說,「我情願讓年輕人在殘酷的現實感中浪漫,而不是一廂情願的浪漫,到最後走投無路。」
估計到2010年,全球資訊產業的產值大概是1兆7,000億美金,軟體佔65%,硬體只佔35%,無形產值將大幅超越有形產值。反觀台灣,硬體的產值是軟體的12倍以上,台灣要設法從硬體思維轉化出來,若是繼續違逆世界的潮流,無形內容產業「註定滅亡」。說故事的能力,是創意的核心。
台灣發展「內容為王」的數位內容產業,面對的最大問題,常在於缺乏真正會說故事的人才。年輕人往往學了一大堆技術,但是腦子裡幾乎沒有故事,只能用別人的故事做產品。
英國是全世界最擅長運用創意產業的國家,2001年的產值就高達1,125億英鎊,創造180萬的就業人口,規模甚至超過夙負盛名的金融服務業,成為英國第1大產業。
著有《創意英國》一書,英國前文化部長克里斯‧史密斯去年底訪台時也曾表示,台灣過去長時間的經濟實力是建立在製造產業,文化創意產業是台灣值得耕耘的方向。
知名的耶魯大學教授哈洛‧卜倫(HaroldBloom)曾說:「莎士比亞發明了人性。」莎士比亞生長在沒有電腦、特效的年代,用一張紙、一隻筆寫的故事,到今天還是感動許多人。
在英國居住超過20年的黃國俊說,「storytelling這部份英國做得很好,像《哈利波特》、《魔戒》、《霍爾的移動城堡》、《納尼亞傳奇》,都是英國人寫的故事,它可以在美國、日本、紐西蘭或印度拍成電影。」
從自小在英國出生長大的女兒身上,黃國俊觀察到英國人如何從小培養孩子說故事的能力。
聖誕節全班一起改編莎士比亞的劇本,孩子們從小就有很多故事在心中,長大後想把這些故事寫成詩,就去學寫詩的技巧;想改編成電影、做成動畫,就去學電影或動畫的技巧。
【全文未完,完整內容請見《cheers》66期,http://www.cheers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23601】